热点、深度、趋势全掌握,尽在BTC区块圈

币圈的「外卖式战争」:Alpha积分背后的用户争夺战

在最初阶段,50分可能就能获得空投资格。但最新一轮的分数线飙升至142分,过去15天每天必须获得近10分,对应1024美元的交易量。很多普通玩家感到措手不及。

加密KOL夏雪宜表示,自己一个月内亏掉上万美元,却依然“没资格”。因为在这套机制下,只有持续活跃、高频交易的大户和工作室,才能维持积分竞争力。

与此同时,币安虽然推出如“UID尾号X幸运空投”这样的安慰奖,但实际上对真正的散户用户吸引力有限。大量补贴最终流向的是机构用户与刷分团队。

这一点非常像外卖大战中的“羊毛党”:为了短期补贴涌入新平台,但一旦价格优势不再,多数人还是会回到自己熟悉、信任的平台。

币安生态的阳谋:设计规则,制造流量

再看Alpha积分系统背后的策略:Stakestone项目用5%代币用于IDO,1.5%用于主站空投,3.93%回馈老用户,总共投入10.43%的代币。这些代币在价格0.06美元时带来超500万美元的潜在抛压,在高点甚至接近900万美元。

但项目方并未选择立刻抛售,而是通过引导交易量、保持币价稳定,最终达成币安主站上币的“达标要求”。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,而是一种“对算法的配合游戏”。

换句话说,交易所不是等项目方自然成长,而是设计了一套“你想上线,就得按我节奏来跳舞”的准入系统。Alpha积分是筛选用户,交易量是筛选项目方,币价表现是筛选市值管理能力。

最终完成闭环:流量进来,数据漂亮,交易额飙升,平台获胜。

谁是赢家?谁还能坚持到底?

交易所之间的战争,其实和外卖平台一样:烧钱拉人、补贴抢市场、制造流量高潮。可对于用户来说,热闹过后真正留下的是什么?很多人在Alpha积分体系里奋力刷分、亏钱换资格,最后发现空投没抢到,打新没参与上,只是为平台数据添了砖。

平台可以反复换打法,但用户的选择永远是现实的。很多人为了短期补贴会切换平台,但一旦价格优势消失、规则复杂化,大多数人还是会回到自己熟悉的那个地方。补贴只能带来流量,留不住信任。

这也引出一个现实问题:Alpha被定义为“孵化优质项目”的场所,但上币后的项目并不总是表现理想。一些项目高开低走,难以进入币安主站现货区,被用户视为“临时项目区”。久而久之,这种低质量上币频发是否会损害Alpha的口碑,甚至影响用户对整个币安上币体系的信心?

而从更宏观角度看,加密世界还存在“增量市场”吗?如果一切都已变成存量之争,那用户的价值最终靠什么衡量?

在这个存量博弈的时代,交易所需要用户的忠诚和行为;用户则需要平台的信任和长期回报。如果这种关系开始失衡,那才是比错过一次空投更大的代价。

外卖大战至少还能带来一杯“免单奶茶”,所以很多用户都希望补贴战能多持续一段时间,好让自己多省点钱。同样地,看到币安、OKX、Bybit轮番上阵争用户,用户们也期待其他交易所卷得更猛一点——别只让用户“打工刷分”,而是真正让利,把竞争变成对用户有利的良性游戏。

使用本文
0
共享
上一篇

Matrixport市场观察:亚太外汇波动加剧,宏观政策与市场情绪交织

下一篇

Coinbase首席执行官支持参议院推进Stablecoin法规,呼吁跨党派合作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阅读下一页

一文说清楚以太坊生态及产品

对于很多web3的小白来说,都知道以太坊是一个很牛的链,可以做很多事情,同时是进入链圈必须掌握的知识点,但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名词以及产品搞得人眼花缭乱

函数修饰器使用

函数修饰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,但是它的用法在solidity中与其他语言中稍有不同,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一下solidity中的函数修饰器的各种使用方法。